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经叹道: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这句诗经流传至今,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。它出自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文化巨匠——崔颢所写的《登黄鹤楼》。这首诗,文字简洁,情感深刻,寥寥数语,道尽了人生百态。下面,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诗背后的内涵。
立足高山,视野开阔
崔颢在《登黄鹤楼》一诗中提到的“白日依山尽”,表明他站在高山之上,大自然的美好尽收眼底。人类历史上,往往是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峰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。电视剧、小说等都会有这样的情节:如果想看尽全城风景,就必须爬到城堡最高点。爬上高山,不仅可以俯瞰众山小,还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位置。也许,从某种程度上说,这个比喻可以引申至现代社会,那么里面的“高山”又是什么呢?
黄河入海,任其自然
崔颢在《登黄鹤楼》中说到的“黄河入海流”,通俗易懂,直接表达了大自然的力量。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就是自然,这种力量随时都在我们身边,而人类却时常无视它的存在。黄河入海,不会因为某个人不愿意而退缩,反而会变得更加宽广。这是生命力强劲的象征。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,不应该惧怕自然,要敬畏大自然,保护它、维护它、还给它。
放开心胸,让生活充实
崔颢在《登黄鹤楼》中一组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”运用了太极图,意在传达出生命的追求要懂得取舍和活在当下的哲理。生命是无常而短暂的,我们不妨放开心胸,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。要抓住当下,豁发人生来,顶天立地。人生并不一帆风顺,但只要你向前看,放开心胸去爱,快乐的阳光就会灿烂地照耀在你的生活里。不管是黄河般奔腾的壮烈或是白日静止的美丽,都应在人生中执着地追求和实现。
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”这两句诗语,不仅仅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,还渲染出了人性至善、天地无私的凝结。它总是提醒我们要像白日依山尽一样,站在高处以高度的眼界和坚定的信念去基础未来;还要像黄河入海流一样,发扬不息的奋斗精神,找到人生中的正确方向,把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。